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,是专门用作阅读、写字、清修或工作的地方。《书斋说》里讲:书斋宜明朗、清净,不可太亮敞。中国人的书房讲究的不是空间大,而是明净,使心舒畅,太宽敞反而损伤目力。
历代文人对于书房的布置各有所爱,没有固定的模式。富贵之家可能会专门建造书楼,而清贫之士只有一隅之地。
然而,无论大小形式如何,书房的布置都要注重美观和实用,营造出宁静而有内涵的氛围,使空间与功能相得益彰。
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,很多人都向往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中式书房,书房之内,或焚香阅读,或品茶冥想。有屋一间、一桌一椅一卷书、一笔一砚一壶茶、便是书香便是精力家园。
中式书房是对清雅含蓄的东方精神的追求,清朗素雅的书房体现主人的修为与涵养,情趣而不失灵性,书房的背后设计了大量的收纳空间,书柜呈对称结构,有收有敞,满足收纳和展示的不同需求。
书房是空间的精神所在,是山水园林的主人哲学与西方艺术的语汇融合,书房之美,在于一种文化韵味,在于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的境界,身聚其内,吟诗作画,烹茶款客,使人乐在其中,陶然心醉。
读一本书,或坐,或半躺;泡一壶茶,慢慢消磨时光。
“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,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。唐代刘禹锡的《陋室铭》,是主人志趣的写照,是古来描写书房的名作,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,表现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。